「宅經濟」意思是隨互聯網的發展,愈來愈多人選擇「宅」在家中,利用網絡進行購物、聊天、看漫畫、追電視劇和電影等活動,滿足社交和生活需求,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比較正式的「宅」活動,如網上進修和學習、網上會議等。

宅經濟核心組成包括:(一)大量用戶;(二)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技術和平台;(三)豐富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商;(四)成熟的物流配套。

按照日本研究,當一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(GDP)超過6,000美元時,「宅經濟」就會開始冒起,而目前內地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階段。

儘管如此,筆者不認同因為某些行業恰好是風口就盲目追捧的做法。

研究「宅經濟」項目時,要考慮清楚切入市場的持續性、技術或營運壁壘,以及其商業價值。

 

假如迷信燒錢做推廣就可解決一切,失敗例子遠比成功例子多。映客(03700)推出眾多宅經濟的泛娛樂項目中,其中一個布局是「對緣」。

「對緣」是2019年映客成功孵化並推出的live blind dating手機應用程式(App),由於成立時間較短;加上香港電話無法註冊,並不是太多香港人了解。

平台的用戶覆蓋28至45歲適婚年齡,內地這個年齡層的單身人數約2.4億人,很難想象未來兩至三年間,這些單身群體全部找到真愛結婚,或全部六根清淨(科學角度,由於離異和遲婚等原因,單身人士很大機會反而愈來愈多),所以這個市場的空間和持續需求是一片藍海。

和傳統線下相睇動輒花費數千甚至數萬元費用不同,互聯網成本最低可以降到個位數,旁觀和直連的費用也不高。

同時,互聯網上同樣有紅娘牽線、真人認證、送小禮物、多人Ice Breaking或單對單的模式選擇,線下數小時的交流只能見兩、三個對象,互聯網方式可以認識數倍甚至更多。

 

用戶增長勝老牌相睇公司

短短一年多,「對緣」的新增用戶速度和用戶規模,已經超越不少老牌相睇公司。

正如WhatsApp計劃向用戶收費的計劃觸礁,「宅經濟」生意很怕「叫好不叫座」,平台免費時賺盡口碑和用戶,一收費就被用戶捨棄和謾罵。

「對緣」的商業化價值,在於消費者一開始就認知了安排相睇是要收費的,為了更準確約見更合拍的對象,用戶往往願意支付更多費用。

由於有線下的收費標準作參考,用戶的接受程度非常高。「對緣」能在一眾宅經濟概念項目潮起潮落背景下生存跑出,除運氣外,定位也很重要。

「對緣」繼續發展,還有很多工夫,例如相睇到某一階段,不太可能「網上結婚」,反過來如何和線下結合,可能演變為「對緣」未來的痛點或新贏利點。

網上相睇的成功率如何提高、如何拓展新用戶等,均是公司每天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
幸好項目已贏在起跑線,未來面對競爭時,勝算會比其他公司高少少。